
夥伴邀請要使用何則文先生寫的《個人品牌》來進行線上視訊讀書會,一直以來對品牌很有興趣的我當然就接受了~因為我們希望可以一章一章閱讀,讀出自己的重點,並且提出自己的觀點,再讓夥伴提問這樣進行~總共會進行八次(共有八章),每進行完一次我就會在這裡進行我的讀書心得更新~
---------
【第一章-開始塑造專屬品牌】
啟發心得:
這本書讓我想起自己大學時就對「品牌」這件事很有興趣,也是後來我會轉行做廣告設計的原因,而且我還有一個理念:「每個當老闆的人都應該要知道自己是為了跟這個世界分享什麼。」因為品牌的精神就是靈魂。
但我發現大多數的老闆只會追求品牌設計的空泛外表,其實沒有真正的核心價值,大部分的價值是「設計」出來的而不是發自內心的。
而現在因為時代演進、模式的改變,品牌的媒介變得更直接了——就是自己這個活生生的人!
但我以前不太Care自己這個品牌,是透過修習身心靈而能與自己的核心特質對焦更準,我覺得很幸運!
可以用自己的核心特質去利益別人,用「線上 x 線下」的方式分享,覺得很有價值,所以能分享就很開心了。
我回答:
我問夥伴:『我覺得你寫的東西都有變現啊,為什麼你會覺得沒有變現呢?』
夥伴回答:『之前有一個觀察我臉書八年才參加第一次活動,這個發生讓我很不滿意我的流量變現,想說是不是自己寫的東西太廣泛了,沒有讓人家可以明確知道下一個步該怎麼辦,這部分會需要改進。』
夥伴提問我:『你提到線上跟線下最後決勝負的是在線下,於是你就比較不在意按讚數,反而很真實的發文,請問你的心態是如何轉換的?』
我回答夥伴:『因為我發現大家其實不會care你寫什麼,所以自然心態就轉換了。後來我也去看別人貼文,真的發現我其實也並不care他寫了什麼,即便他按讚率高又怎樣呢?我care的還是他線下跟我的交流,那對方其實也是啊。
第二階段夥伴提問我:
『幫別人做品牌對妳而言意味著什麼核心價值?』我回答:
『我覺得這個核心特質是「加值」,尤其是對有理念、真的想跟世界分享的老闆,只要可以幫對方加分我就很開心,所以會堅持轉行,即便領更少的薪水也想學習廣告設計的技能。
那時接案子時,也不知道是哪來的自信,就是覺得自己一定可以幫眼前這個老闆!這種氣勢一出現,通常老闆們也會因此而買單。
有時候我也會思考,自己並非科班出身,到底憑什麼可以勝過其他設計師去接到案子呢?我想就是因為這個核心特質。』
---------
【第二章-紮實內涵才能勝出】
啟發心得:
看到第二章,我覺得人一定要從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開始,這樣做個人品牌才不會太累。
書中講到的IP(智慧財產權.原創性內容)一定是從這份喜歡的感覺出來的,否則這品牌就是假的。
而且我發現個人品牌跟我與薦骨對焦準確有很大的關係,用薦骨在FB Po文的刻意練習,有一篇防蚊膏的文居然造成熱烈團購,我嚇一跳!究竟我在裡面提供了什麼價值啊?好像跟我原本以為的不一樣!細看進去,我就明白~那是因為夠真實,我並不是在賣東西,我是很真實的在分享。所以那份真實的愛,就是我的個人IP,也正好是別人所需要的。
書中有提到成立粉專的例子,一開始純粹為了好玩,但卻因為這樣的出發點而能引起共鳴,所以個人品牌一定要從自己喜歡的事情開始出發。
第二階段---提問交流
夥伴提問:『你前面說你發現大家對於你可以提供的價值跟你原本想的不一樣,那請問你原本想的自己可以提供的價值是什麼?』
我回答:『其實我也不知道我提供的價值到底是什麼,但我有發現以前我寫的廣告文真的只是在廣告,沒有提供任何價值,但這篇我只是在分享,並且我並沒有要賣,我只是說可以來揪團,結果大家就瘋狂來買,甚至還私訊說要找我做設計,我百思不解怎會有如此效益?之前覺得這麼多的特質我都串不起來,現在居然自動串起來,後來我發現是因為大家信任我。這份信任就是我能提供的價值,也是我人類圖中擁有的某條通道才華。』
我提問夥伴:
『我們都要提供價值給別人,你是怎麼把自己的特殊價值跟別人想要的價值扣起來的?』
夥伴回答:
『首先要先認識自己的特質,再不斷嘗試分享出去,像是投石問路就會知道社會大眾喜歡自己的什麼特質,然後也觀察到行情看看現在社會需要的是什麼,這兩者交叉比對就可以幫助自己串得更好。』夥伴回答:
---------
【第三章-以新思維行銷自己】
啟發心得:
最近有在經營網路平台生意,滿頻繁的機會需要與人有線下的交流。從這些經驗發現,以前只著重線上,容易把線上的發生看得太重,但當和許多人有線下交流後,發現沒有人Care你到底在線上寫了什麼,於是歸納出來:線上只需要做真實的自己,寫些能利益他人的文章即可,不需要太在意Po這個好不好?按讚率高不高,反而更要在這裡清楚自己的核心特質想分享給世界的是什麼,畢竟線上個人品牌經營只是在幫我們維持基本水平,但真正決勝負是在線下。
第二階段--提問交流
我問夥伴:『我覺得你寫的東西都有變現啊,為什麼你會覺得沒有變現呢?』
夥伴回答:『之前有一個觀察我臉書八年才參加第一次活動,這個發生讓我很不滿意我的流量變現,想說是不是自己寫的東西太廣泛了,沒有讓人家可以明確知道下一個步該怎麼辦,這部分會需要改進。』
夥伴提問我:『你提到線上跟線下最後決勝負的是在線下,於是你就比較不在意按讚數,反而很真實的發文,請問你的心態是如何轉換的?』
我回答夥伴:『因為我發現大家其實不會care你寫什麼,所以自然心態就轉換了。後來我也去看別人貼文,真的發現我其實也並不care他寫了什麼,即便他按讚率高又怎樣呢?我care的還是他線下跟我的交流,那對方其實也是啊。
舉例之前分享活動或課程,都透過線上訊息就想邀人家來,但得到的效果都不及線下直接跟對方分享自己從課程獲得的好處,反而會很明白對方有需要,想參加,反而我只要回來跟團隊處理時間與場次的問題即可,簡單很多。』
(未完待續...每個禮拜更新中)
0 意見
你好,歡迎留言給我^^